PISA2018的評量要加考「全球素養」,離島偏鄉的國中校長憂心指出,培養學生的全球化素養,台灣社會必須先完全接納新住民,偏鄉新住民多,但學校要教學生新住民語言卻很難開班,不是找不到老師,而是社區觀念仍停留在「講英語蓋高尚,講印尼話、越南話像外勞」。澎湖七美國中校長吳憶如表示,台灣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縮影,澎湖有很多菲律賓、印尼籍的媽媽,本身就有大學學歷,但還到國中念補習學國語,希望能盡快融入台灣社會;然而有不少人觀念上仍把外配和外勞歸在一起,學校想開東南亞語系課程,但家裡和社區反對聲浪很大,「不要讓孩子學外勞語言」,這種刻板印象不消除,對培養全球素養很不利。

偏鄉國中校長指出,要培養學生的全球化素養,台灣社會必須先完全接納新住民。圖為越南新住民阮氏香在高雄、台南進入校園推廣越南話。記者黃宣翰/攝影

分享 吳憶如倒不擔心偏鄉學生國際化追不上都市學生的腳步。她認為,全球素養不是用錢堆出來的,也不是會說漂亮英文、經常出國旅行,就代表國際化程度強;既是「素養」就不是你爭我奪,而是能理解包容共同解決問題。「全球素養的養成,要從生活中發生的事開始。」吳憶如舉例說,澎湖有很多外配、國際移工,可以帶孩子探討為何這些人會離開家鄉、國際移工的人權問題,而不是恐嚇孩子「不用功,就去當外勞」。另外,新政府要推南向政策,吳憶如認為,應該廣邀新住民媽媽教學生認識東南亞文化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xronaldu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